第1319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为何?”荀悦眼中露出希冀的光芒。
  “儒门或许有伪君子,但儒学却不是虚伪的学问。否则,天子何必坚守儒学?”周忠慢慢地说道:“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是孟子,而天子对孟子的学说却最为推崇。”
  “那又是为什么呢?”荀悦更纠结了。
  周忠探身过来,拍拍荀悦的手。“仲豫,尔先祖荀子曾云:终则而思,不如须臾之学。你终日苦思而不得,不如随我赴行在,当面向天子请教。”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术有专攻
  荀悦反复思考后,接受了周忠的邀请。
  不找到答案,他死不瞑目。
  第二天,周忠便赶赴秋汛工地。
  与韩遂见面之前,周忠先尝看了几个地点,以专业的眼光评判韩遂的防秋是流于形式,还是脚踏实地的保护一方。
  说实话,他一开始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韩遂很聪明,黄猗也很精明,但他们麾下的将士毕竟只是惯于厮杀的西凉人,不是水工。能有保境安民之心已经很难得了,要他们精于土工,这个要求的确有些高。
  应该还是表率的作用多一些。
  可是看了几个工地之后,周忠大为惊讶。
  他不仅没找出明显的不足,甚至觉得有很多巧思,比他之前在冀州搞的水利工程还要出色,显然出自高人之手。
  他一问,才知道主持秋汛的人虽是抚军大将军韩遂,但具体负责的却是都尉袁敏。
  一听袁敏这个名字,周忠就知道韩遂找对人了。
  这是一个真正的治水行家。
  他听司徒府的掾吏说过,张喜在任时,就曾想辟袁敏为吏,主持水利。奈何张喜东奔西走,一直没能付诸实施,最终还是错过了。
  如今袁敏还是得到了发挥长处的机会,张喜却背负着耻辱,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不过两三年时间,已经没人提起他了。
  一念及此,周忠不禁感慨世事无常,人心易变。
  想当年,张喜随朝廷西迁,也是忠心耿耿、临危不惧的老臣啊。他有大把的机会脱身,却一直不离不弃,没想到最后会是这个结果。
  居然还不如袁术这个悍鬼。
  ——
  周忠见到韩遂、黄猗的时候,他们正围在一起,听袁敏讲解今年的水情。一群人围在一旁,有三四十岁的壮年,也有二十出头的少年,都穿着短衫,戴着斗笠,脸色黝黑,一看就是经常风吹日晒的。
  其中有些人卷着裤腿,脚上还有没洗掉的泥污,像是刚从工地来的。
  见到周忠,韩遂起身,拍了拍手,朗声笑道:“诸位稍停一下,司空大人来了。这可是你们的直接上官,怠慢不得。”
  众人纷纷转身行礼。
  按照朝廷的制度,他们是双重管理。既要配合当地郡县的行动,又受司空府业务管理。将来想升官,大概率也是沿着司空府这条线。
  因此,司空府每年的考功就显得非常重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