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第71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这个时候,韩彻也终于收到朝廷下发的公文。
  如韩彻所料想的那样,朝廷一动作起来,闫家那边便开始自食恶果。
  收到平州那边传来的信件,闫家主和闫四郎也顾不得再去打探什么提花羊毛毯的技艺了,当下连忙乘坐马车飞奔一般的赶了过去。
  “我走之前布庄的生意还很是不错的,这才不过几日,怎就冷清到这般地步!”闫四郎瞧见门可罗雀一般的店铺,又怒又急道。
  “店里目前情况到底如何,你仔细与我说来。”闫家主此时的脸色也很不好看。
  掌柜的这段时间因为过于着急上火,一开口声音便格外的干哑:“官府,官府前几日把那飞梭织布机的技艺传授出去了……”
  韩彻当初并未在柏州做任何的技术保密,就是因为他早从一开始,便打算要把飞梭织布机推广全国。他还在之前呈给老皇帝飞梭织布机技艺的文书里有写到:“国富应以养民为先……”
  只有先发展生产,让百姓的生活稳定富足起来,朝廷的税收才能征收到更多。
  当初卫刺史来跟韩彻做委婉打探时,韩彻便把文书的事情做简单的告知,使得卫刺史这才打消了念头。
  不过因着这事朝廷尚未有决策下来,韩彻和卫刺史便一直都没有对外透露半分。
  京城和西北又相隔上千里,闫家乃至他在平州所找寻到的靠山,没有特意去打探的话,一时半会也就无从得知这事。
  就在闫家主和闫四郎刚回到平州没多久,闫家背后的靠山也派人过来布庄传唤二人。
  韩彻到底是柏州的刺史,上任也就一两年,跟平州的卫刺史也已经往来过好几次。前有两边官府一起组织百姓赎回孩童,后面卫刺史更是还帮韩彻在平州南面集市增设勾栏台做演绎宣传……对外透露出来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应是不错的。
  闫家在偷学到飞梭织布机后,便觉得自己要想能够顺利把这门生意做下去,需得找一门好的靠山。
  柏州他们是不准备找的,毕竟韩彻是柏州的主官,整个府州的政务全都归他管辖。距离柏州太远的地方,闫家人生地不熟,一时半会也没法找寻到合适的靠山。
  只有平州,这里经济繁荣。作为边境地,胡商往来众多的府城,这里还盘踞着各种关系和势力。又距离柏州不远,过去放贷生意,使得闫家没少跟这边的一些势力打交道。
  至于卫刺史,想来在商言商,在政言政的原则,他还是分得清的。
  闫家寻得的关系,又是通过原来的放贷生意联系上的。能做或者是能跟这种以人口为抵押生意往来的人,自然便别奢望他们会是多么仁善的好人。
  对方也早就知晓勾栏处那边的飞梭织布机造出来的布匹有多抢手,一听闫家竟已经弄来其中的技艺,便也动心起来。
  双方便一拍即合。
  为了能尽快抢占平州的市场,闫家几乎可以说把大半个家底都投入了进去。这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开设起规模这般大的织布坊和布庄。
  相对于闫家这边,靠山投入的银钱便只占极小的一部分,毕竟他们借出的是势力和关系。
  如盛福布庄的店铺,若无靠山在背后操作,闫家又怎能那么轻易便能弄来。
  在过去布庄开业的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布庄供不应求的生意也确实让他们感受到了这门生意的火爆。也使得闫家信心爆棚,更为加大力度的去做生产。
  哪曾想这才多久,朝廷便一纸公文下发全国,命各地官府在民间推广飞梭织布机,提高百姓织布效率。
  时下的纺织原料,韩彻在柏州大规模推广的棉花,闫家暂时是不要去想了,剩下的便只有葛麻丝和皮毛类。
  丝绸是南方特有,西北这边天气寒冷没法生产,作价还特别昂贵。至于皮毛这类,虽然西北区域确实是原产地,但闫家这种单只是对各种纺织原料的相关知识,知晓的都不多的初接触纺织行业的新手,想要短时间内就获得便宜又大量的原料,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更别说闫家还有放贷人的名声,和一入行业的偷学行为。闫家过去在放贷生意上习惯了做事不择手段和强势狠辣,也不怎么看重这方面。但在正经的买卖中,还是很看重名声和信用的。
  试问像闫家这样的,又有哪个商户在跟他们打交道时,不会一面心生不齿,一面又提高警惕和防备?
  这便导致盛福布庄售卖的布匹几乎全是葛麻为主的织物,可以说盛福布庄这段时间的火爆生意,全都是建立在飞梭织布的工艺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