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432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回事?
  这位也是进士老爷吗?看起来年纪可真小!
  还是有消息灵通的人在人群之中一科普,大伙才知道这位可不仅是进士,还是大明最小的状元郎!
  而且是三元及第的那种!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跑出来看小状元的人顿时更多了!
  第362章
  见到这熟悉的阵势张灵哈哈笑道:“不用想了,一准又是你这位状元郎过来的消息传开了。”
  文哥儿道:“状元哪有这么稀罕?”
  张灵道:“状元不稀罕,这么小的状元一准特别稀罕!”
  哪怕是军户,也不是所有后代都要从军的一般来说是生三个孩子出一个剩下两个还可以想别的出路。
  只不过有时候这些事都是自家人关起门来商量的有些人发家后不想再出人,便会威逼利诱找族中旁支替自己出有时候父子几个全死在边关也是常有的事。
  再加上这边教育条件落后想要儿子靠读书摆脱军户宿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一家老小往往一待就是一辈子了。
  这边常年连举人都见不到几个,更别提是进士老爷了!
  越是这样的地方,看读书人便越觉稀罕更别提是文哥儿这种直接三元及第的小孩儿。
  他的脑壳到底是怎么长的啊!
  好在军屯到处都是田地,且还没来得及下种所以人再多都不至于人挤人,所以文哥儿也不至于像在临清街道上那样落荒而逃。
  文哥儿一向是最爱热闹的,见有这么多人主动出来围观他们,他便朗笑着朝众人打招呼没搞什么斯斯文文的作揖见礼而是跟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还有同行的王九思等人。
  有的军户在这边住久了说起话来难免带上点河西腔调文哥儿一路没少找人闲聊,听他们方言说得地道当即也把自己路上学来的几句河西话给他们展示了一番乐滋滋地问他们自己说得对不对味。
  本地人说惯了的话从外地人嘴里说出来总有那么一点古里古怪的味道不过这并不影响文哥儿迅速跟军屯的人打成一片。
  没一会就约起了晚饭。
  因为文哥儿一混熟就跟人聊起了军队饮食问题。
  行军打仗要走那么远,大家都吃啥!
  事实上军屯这边一年到头也不会打几次仗,大家的主要任务还是种田,同时负责陕西行都司境内的各种徭役。
  比起寻常农户,他们的徭役要更重一些,有事没事就要听命去北边修长城。他们要是不肯去,那就是违抗军令,那惩罚可比寻常百姓逃避服役要严重得多!
  为什么古代动不动就是大工程,不是万里长城就是隋唐大运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劳动力不花钱!
  后世只是压榨廉价劳动力,封建社会压榨的是免费劳动力,只要哪里需要修桥铺路,官府一道命令就可以安排下去。
  不想干?你没有爹娘爷奶妻子儿女吗?你不怕邻居被你连累每天对你怒目以对吗?所以吧,只要饿不死累不死,就得听从官府安排!
  军户更是如此。
  朝廷一讨论,觉得应该加强边防了,所以你们去修长城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